书 名 | 设计之缘:设计因缘论建构研究 | 作 者 | 胡俊红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ISBN | 9787558044038 |
序
第一章 绪论
1.1 设计概念的演绎与拓展
1.1.1 设计由来
1.1.2 词性释义
1.1.3 特性解读
1.1.4 目的剖析
1.1.5 本质认识
1.2 设计因缘论的建构
1.2.1 佛教因缘观
1.2.2 存在因缘说
1.2.3 设计因缘论
1.3 基于因缘论的造物体系
1.3.1 精于事因
1.3.2 巧在物缘
1.3.3 因缘道器
第二章 物缘——造物缘由
2.1 欲求之物
2.1.1 品类之择
2.1.2 自然物与人造物
2.1.3 产品、工艺品与艺术品
2.1.4 系列化
2.1.5 设计类别
2.2 功能与形式
2.2.1 功能圈
2.2.2 功能至上
2.2.3 形式之求
2.2.4 形式美
2.2.5 功能与形式
2.3 技术与艺术
2.3.1 技术之光
2.3.2 艺术之求
2.3.3 绘画、美术与工艺美术
2.3.4 艺术与技术
2.3.5 艺术与科学
2.4 造型与装饰
2.4.1 形与型
2.4.2 几何与数理
2.4.3 语义与符号
2.4.4 装饰之缘
2.4.5 色彩与纹理
2.5 物缘求新
2.5.1 事理学
2.5.2 概念设计
2.5.3 人机设计
2.5.4 高技派设计
2.5.5 非物质设计
2.6 小结
第三章 人缘——设计价值
3.1 设计师
3.1.1 “人缘”创造的核心
3.1.2 美工
3.1.3 职业设计师
3.1.4 无名性设计
……
第四章 生缘——环境关爱
第五章 时缘——与时俱进
第六章 形缘——形制成因
第七章 和缘——和谐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设计之缘:设计因缘论建构研究》是一本关于设计理论的书。通过设计因缘论理论的建构,对古代器物或现代产品的形制与成因、用材与工艺、风格与装饰,以及设计观与价值观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与探讨,全面论述了设计赖以形成的因缘条件与关系。《设计之缘:设计因缘论建构研究》对设计文化与理念的独特性进行了定性研究,把唯物辩证法中的因果联系、整体论等哲学方法置于设计研究中。
因缘殊胜的意思是:因缘超绝而稀有因缘(梵语:nidāna),音译为尼陀那,义译为因缘、缘起、本缘等,为十二分教中一种。古代的解说,大致相近,指依此而说法或制戒的事缘。在缘起理论中,是“因”(梵语:he...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出自哪部经典?
《大智度论》卷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佛本行集经》卷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
合并起来定义一个组合的暗柱,非阴影区的箍筋伸入暗柱内两根主筋的长度
本文结合中国木结构建筑传统的渊源,以及当下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介绍了一些国际上木构建筑设计的一些项目,以此希望引起当代中国木构建筑设计的思考.
[人物简介]李犁1966年生,198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高级建筑师。历任上海华东建设发展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第二综合所所长;加拿大BSN建筑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设计总监;中国建筑
特创论与智慧设计论
神创论是主流一神论信仰的基础理论,人类创世论同样是其所暗指蕴含的。有些将上帝看作创造者的生物神创论普遍地被主流一神论的信徒们所相信。由于进化论被大多数知识份子所接受,生物神创论失去了影响。但是近十年出现了在神学,哲学和科学领域上抵制神创论的趋势,包括智慧设计论在内,这些通常被叫做“神创论”或“特创论”。
不同类型的神创论也因为不同的理论依据的争论而著名。因此出现了宗教神创论,哲学神创论,和科学神创论。实际上,这些不同类型的神创论经常相重复。不管怎样,科学神创论,特别是智慧设计论是利用科学论据而避免宗教或神学的涉及;但不管如何演变始终脱离不了自然神学的中心教义“设计实例”。
为什么将智能设计论列为特创论?
国内媒体、主流科学界都将智慧设计论看做等同于神创论的,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首先影片中,美国打压智能设计论,其根本原因是:知识分子普遍有一个担心,如果接受智慧设计论就等同于接受“人是被创造的”,人们的认识将被颠覆。文明时代,科学与宗教所构建的社会平衡将被打破;各种极端宗教将会打着文化的旗号复苏。最终民主政治将转化为一种新神权政治。
另一方面,智慧设计论其核心“设计实例”源于自然神学的中心教义,要说明这个教义就得从托马斯·阿奎纳谈起。其“第一推动”的概念最早就源于阿奎纳,他认为任何的运动都有其推动者,万物追溯到尽头就是“第一推动”,生命也是“第一推动”的产物。自然神学其思想方法就是以经验理性为基础,以自然秩序为中心,同时尊重历史与社会结构;找出“自然设计”的证据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不求助于启示和圣经。所以说“智慧设计论“和自然神学是同源,故将其列为特创论。
内容简介
《建筑设计与建构:25个当代新锐建筑的创意现场》以丰富翔实的图文资料,详细介绍了当今全球25个标新立异的建筑项目。这其中,既有如南非摩西·马布海达体育场、以色列霍隆设计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亦有鸽舍工作室、火炬松别墅等小型私人建筑项目。同时,还介绍了三十余个建筑设计团队及设计师的工作流程与创意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着重强调了将设计理念转化为最终成果的全流程,涵盖了调研、设计、施工乃至运维的所有环节。其中特别对当代新型的建筑设计与建构技术赋予浓墨,并配以大量珍贵的设计、施工图纸加以说明,非常适合广大建筑设计师、结构工程师阅读。 珍妮弗·赫德森(Jennifer Hudson),作家、编辑与研究人员,长期从事当代设计与建筑领域相关工作。曾任《国际设计年鉴》(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Year book)总编辑15年。其著有《空间创意与建构:30位国际新锐设计师的创意现场》(中国青年出版社);1000 Design sand Where to Find Them第一、二卷;Interior Architecture Now;Process:50Product Designs from Concept to Manufacture等图书。2100433B
清华大学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曾卫平商业设计总设计师 曾卫平
Q:请您向我们的网友介绍一下您自己。
曾卫平:好,谢谢,很高兴认识你,我是一名与商业设计结下不解之缘的人。从事商业空间设计十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购物中心领域的设计,并且一直在跟国内一线的房地产公司、百货公司打交道。
Q:设计分很多种,有景观,有建筑等,为何会选择装饰设计行业作为您终身奋斗的领域?
曾卫平:算是一种不解之缘。从九几年开始做百货商店、超市、五星酒店展陈等,逐渐发展到大型的超市和百货商场,后来逐渐开始设计大型购物中心,特别是近十年来购物中心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有更多机会专注此领域。这是一个细分的领域,跟国家的政策有密切关系,我也一直非常热爱商业空间设计,我觉得我仍然会带领团队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Q:关于商业地产的设计项目中,从前期接到任务书到完成,您觉得最大的一个困难是什么?
曾卫平:创新与执行。面对建筑的形态、空间、业态该如何去改变?如何让每个商场、购物中心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如何让它们有不一样的面貌和呈现?随着现在互联网的发展,电商的冲击,该如何和当下的购物环境相结合?我认为这些都需要去创新。创新是设计行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并且仅有创新和图纸还不行,执行和落地也非常重要。从图纸概念到施工图到扩充施工图到落地,到最终呈现,执行非常重要,因此我觉得创新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
Q:作为设计师需要更多的创新去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成功和喜悦,但是很多客户还是比较习惯熟悉的空间,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新奇,去参观,但是慢慢的还是会选择熟悉的空间,您觉得如何让大家去接受最新的设计?
曾卫平:现在的餐饮空间、商场空间或其他空间,甚至是公共建筑,更多的还是围绕人的行为和消费心理特点来设计的,尤其现在比较注重空间体验、消费体验。那么我们如何让消费者有一个独特的消费体验呢?比如现在电商时代,网购盛行,如何吸引消费者从线上走到线下,吸引他们到这个空间中来,我们就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同时我们要设计出一些没有过的或者其他愿意去尝试的消费方式,而且面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比如说80后、90后,甚至是70后,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消费心理。所以要研究人的消费心理,然后给他们一个比较独特的消费体验过程。
Q:您有很多与万达合作的项目,众所周知,万达广场作为连锁品牌,在很多方面都会有很具体的规定,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设计师的发挥。您是如何在这些种种限制下寻求设计上的突破的?万达设计院,在业内的普遍评价是要求比较苛刻,您是如何与他们沟通,让他们认同您的想法,并且实现了长期合作?
曾卫平:我们和银泰、上海宝龙、红星美凯龙、爱琴海、万达、SOHO中国、五彩城、大悦城等都有良好的合作。我们与万达的合作已有八年之久,连续拿过两次万达明星供方。已累计完成近四十个万达广场项目,截止到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万达集团超过40%份额的购物中心室内设计项目,去年万达开业的项目我们设计的就有8个,我们是如何保持万达所需,保持我们的一个创新的活跃呢?万达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要求,为了做好设计我们会跟万达规划院以及总工办等各个部门进行紧密的联系,去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样的风格,与不同的部门进行广泛交流,共同探索,我们保持密切联系,分享对行业的认识和看法。万达也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策略,经过多年的合作,彼此都非常了解,因此合作起来一直都非常愉快,我们也一直保持饱满的热情为万达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设计服务。
Q:能说说现在万达的商业在做什么样的改变和尝试吗?
曾卫平: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商业?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期,城市化以后会面临一个城镇化。仅万达目前就有一百多个商业项目,布局一二线城市已经完成,开始将目光转向三四线城市。我们现在做的成都五彩城项目,就是从一个城市的广场购物中心转变为一个社区邻里型购物中心的典型。万达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也在做这种转变,同时面对另外一种广场的升级,即万达城。万达城每个项目投资大概几百亿,这不是简单的综合体,而是相当于建造了一座城,这座城里面有购物中心、五星级的酒店、儿童乐园、学校、医院、别墅有住宅、秀场等。建筑的业态和整个建筑的形态甚至设计理念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的购物商场更多的是零售和服装餐饮,在未来的万达茂餐饮层只有占到20%左右,布局会是一个几万平米的海洋馆、儿童乐园、KTV,甚至里面还有滑雪场等等。刚才我们提到的问题,要形成独特消费体验的过程,创造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万达茂为什么会做这个改变?其实是人消费心理的诉求发生了改变,社会功能发生了变革,从简单的温饱到吃好,到现在从物质转变到精神层面。未来的市场逐渐是旅游的市场,甚至在文化精神产品层面的东西会更多。
Q:您会为了商业取向,牺牲自己对设计的追求吗?
曾卫平:成功的设计需要照顾各方的需求,如何寻找这种设计和艺术之间的平衡点,也很重要。商业行为和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和平衡点一点都不矛盾,我作为一个学美术出身的人,在商业空间实现艺术表达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目前我们融合的更有自己的特点。
Q:关于商业设计,中国的商业设计目前是世界上最多的,您觉得中国商业设计师和与其他国家相比,实力如何?
曾卫平:本土的商业设计师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设计水平差距逐渐在缩小,本土团队正逐渐在崛起。至于实力方面,我觉得在美学、思维、文化、行为、表达等方面中西方都各有异同,最大的不同是思维方式和观念,具象而言就是交流方式、表达方式、空间构成及群体关系等方面。我们的方式更能和国内的业主达成良好的沟通。设计国际化不可避免,东西方设计正逐渐相互共融、渗透、取长补短。
Q:曾老师您有没有想过以后公司也会走向海外市场?
曾卫平:设计国际化我认为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希望吸纳更多优秀的设计师到我们团队来。现在有很多中国建筑师中标国外的建筑项目,从某种侧面意义来说,是本土的设计师崛起的表现。中国以后的经济发展,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设计师团队走出去,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方面,还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等。
Q:建筑毕竟是要承载一定使用功能的,可是很多设计师的设计,固然体现了建筑本身的美感,却忽视了建筑的使用功能(比如赖特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等)。您如何看设计师对空间和设计的追求,与建筑实际功能之间的平衡?
曾卫平:古根海姆美术馆具有非凡的影响力,甚至通过建筑让大家了解了这个地方,每年吸引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旅客来参观。建筑设计是否成功,要从多方面去考虑。比如现在的CCTV办公大楼、鸟巢等这种项目,从创新角度,单纯的视觉角度看,我认为挺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建筑也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古根海姆博物馆给人感觉非常独特,建筑本身就是件艺术品,这个设计真正的核心在于创新,通过创新整个城市得到焕发的生机,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很多美感,会带来更多的美感效应、经济效应,我觉得他都值得。
Q:刚刚您还有说到,关于咱们这边一年会有个几次外出旅游采访,您身处具有高校背景的设计院,您会如何培养青年设计师?您最看重青年设计师身上的什么品质,认为他们会在今后能够实现成功?
曾卫平:对于吸纳新鲜血液的加盟,我们较为注重因人施教,比如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设计师,就会给他培训机会并找好的设计导师指导。我非常重视青年设计师到工地去学习,会对各方面设计的落地性有很深刻的了解。设计师不仅仅能把它表达出来更应该熟知如何落地,如何去从无形变有形,而且让每一个环节都处在掌控范围之内,你没有很强的一线的经验就会很难把控住很难提升自己,要有匠人的心态。
Q:您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最近比较有意思的项目吗?
曾卫平:南昌万达茂、红星美凯龙的唐山爱琴海,还有五彩城都非常有意思。我们在业态、动线、互动体验等方面做了更多的探索和尝试。南昌万达茂项目从体量、建筑、业态等各方面都会不一样,在整个业界也会有很大的反响。爱琴海比较注重主题性和体验性。成都的五彩城项目是在探索社区型的购物中心。总的来说,我们根据市场的需要做更多的创新和玩更多有意思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