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视觉设计基础 | 作 者 | 刘永东 主编 |
---|---|---|---|
出版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7年8月1日 |
页 数 | 211 页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304039387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视觉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 视觉设计的范畴
第三节 视觉设计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掌握视觉设计基础的意义
第二章 视觉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造型元素
第二节 视觉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第三节 影响视觉设计的因素
第三章 视觉设计的形式要素
第一节 图形
第二节 文字
第三节 色彩
第四节 材料
第五节 结构 2100433B
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埋深,根据承台内力确定承台高度,并进行配筋。并进行抗冲切和抗倾覆验算。注意最小配筋率等构造。
在现代家居生活中,灯饰的作用不仅仅只限于照明,灯饰更是一件艺术品,一件装饰品,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对灯饰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小编提醒消费者在选择灯饰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灯饰在艺术处理上,应根据整...
positi on-related consum ption of civil serva nts ha s bee n swe pt by fina nce, consumer, regardl ess of cost, extravagance and waste in t he civil service position-relate d consumption, abuse , corr upti on a nd embe zzleme nt, corrupti on i s important. The n, under t 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how t o reform the existing civil duty consumpti on manageme nt, expl ores a source to preve nt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 0991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 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业设计专业 (专科) 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一门理论 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讲述建筑设计的原理方法。 二、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 为了是考生能够基本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及设计基本原理、 方法及实 践过程。 三、 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建筑初步》 是工业设计专业大学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与工业设计专业的一些 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室内设计》等课程。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建筑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建筑设计的概念与特点、 构成要素、 建筑空间、建筑与环境以及学 习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一般) 识记:对建筑形成基本概念 (二
《视觉传统设计基础教程:装饰效果》是视觉传统设计基础教程之一。
第一章 视觉设计的内涵
第一节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
第三节 视觉传达设计的社会意义
第四节 视觉传达设计的商业价值
思考题
第二章 视觉设计的形态属性
第一节 自然形态
第二节 人工形态
第三节 具象与抽象形态
第四节 设计的意幻形态
思考题
第三章 视觉空间的创造
第一节 平面与空间
第二节 形与空间的心理张力
第三节 形的分解与重构
第四节 视觉空间的创新
第五节 设计中的格式塔心理现象
思考题
第四章 设计构成的创造力
第一节 基本形
第二节 设计构成的构形形式
第三节 肌理在构成中的运用
思考题
第五章 视觉设计艺术的形式语言
第一节 比例与尺度
第二节 对比与统
第三节 对称与均衡
第四节 节奏与韵律
第五节 整体与局部
思考题
第六章 视觉设计基础的创新表达
第一节 创新设计思维
第二节 创意思维的发掘
第三节 专业基础课程的课题设计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长期以来,平面构成作为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一门基础造型课程,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三大构成”自日本经由香港引进我国内地,在我国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受到广泛关注,给传统的“绘画”加“图案”式工艺美术基础教学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所谓“三大构成”教学,一般认为它首先形成于日本,是日本设计教育界根据战前德国包豪斯首创的基础课程内容及训练方法归纳、整理而成的,日本现代设计的发达与其比较早地引进包豪斯等教育理念不无关系。然而,日本式的构成训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包豪斯基础课程极富生命力的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充满灵性的个性创造变成机械与教条的公式,其结果是背离了构成的原旨。对此,中国美术学院宋建明教授指出:“构成作为一门课程,这一现象只是出现在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少数地区,在欧美不少设计院校中并无这一专门课程。”构成课程虽然在后来的课程实践中有所发展与变化,但始终未能摆脱其弱点,各地院校的同一课程在20年的时间中几乎都在进行同一套方案的复制,成为新的八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