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床简介
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中国古人睡觉有大睡和小睡两种,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罗汉床用于小睡,可以用来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于大睡,不能用来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自身的装饰,三屏风式罗汉床即为一例。此应酬原为美国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三屏风式,攒框装入七块黑白大理石,正面围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点已明显,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征。譬如围子,正面围子虽装入三块大理石,可仍采用通长平式,有别于清式中间高两头矮的装饰风格,而且正面围子仅略高于两侧的围子,这在明式罗汉术中很普遍。而清式罗汉床,往往正面呈现山家形围子,两侧也常用台阶形式,形成一定落差。这要求正面围,尤其中间一块要高,才能使围子几经落差不至于太矮。清代罗汉床,五屏风式、七屏风式渐多,甚至九屏风式也有出现,这就迫使正面围子加高,高到令人难堪的局面。按这种思路,罗汉床围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罗汉床名称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解释,推测与明代所称弥勒榻有关。弥勒榻是大型坐具,短不能卧;而罗汉床也是坐的功能大于卧的功能。古人隋唐以前的生活习俗是席地坐,虽宋以后演变为垂足坐,但盘腿打坐的习惯一直保留着。弥勒榻,罗汉床都是为适应国人旧俗而保留的家具品种。另一说“罗汉床”,是原来汉榻的演变。“罗汉床”是明清宫廷“宝座”的前身,小的称为榻,如现代的“沙发”。
明清时期罗汉床的制做有许多区别,首先用大理石做围子是明代家具中不曾见的,其次是围子装石形式也与清代施工手法大异其趣。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夹住大理石,再装入框架中,而明式做工往往直接装石装入框架,有时由于石板不平,框架打槽也随形弯曲,凡此类施工手法,年代一般较早。
罗汉床腿弯曲度大,兜转力,俗称“香蔗腿”。从床腿亦可区分出明做还是清做。清式鼓腿彭牙与明式的大挖缺做工,区别完全在于对罗汉床腿的理解,是有力而含蓄,还是有力而夸张?总体上,明式罗汉床挖缺腿足,给人有力度但十分含蓄,清式罗汉床的类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活泼,显得夸张了一些。
消费者在购买罗汉床的时候一定让要商家出示“两书、一卡、一证”,分别指:木材鉴定证书、产品说明书、质量明示卡以及产品合格证。能够全部出示这些证件的红木家具可信度比较高。尤其要看木材鉴定证书,通过证书可以明确罗汉床的真实用材,以免买到劣质木材的家具。
另外,选购罗汉床的时候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帮您检查罗汉床工艺水平,就是检查罗汉床的组件,看各部件之间是否结合的紧密牢固平滑。尤其是桌面的线脚,这些细节最能反映出工艺是否到位。其次还可以闻一下味道,如果太刺鼻,可能油漆不好。也可以用手轻轻的抚摸一下罗汉床的表面看是否平整光滑,有没有毛刺。一些劣质的罗汉床常常在细节之处做不到位。 2100433B
罗汉床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瞩目。清式家具中的罗汉床在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其造型形态和装饰手法在清式家具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清代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内涵的集中表现。
三屏风独板围子罗汉床各部位名称 圆床榻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 京城匠师称之为 “罗汉床”,其名 源于园林中的 “罗汉栏板 ”,石桥上常见这种结构, 栏板相接中间不设 望柱。罗汉床的品种变化较多, 一般多集中在围子上, 常见的有三屏、 五屏或七屏式。
紫檀木五屏风围子罗汉床概述
紫檀木五屏风围子罗汉床
此床的围档用五面雕嵌精美的屏风组成的,配合精美复杂的雕花,格外华丽贵重。
【名称】明黄花梨独板围子罗汉床
【类别】家具
【年代】明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79cm,长218.5cm,宽114cm
【相关连接】
故宫博物院、明、罗汉床、黄花梨木2100433B
此罗汉床为缅甸花梨(大果紫檀)制,纹理顺畅,落落大方,结构甚细。床身三屏风式。三面围板均为独板,用材硕大。背板两角,扶手板前端做委角。床面攒框镶板,边沿略厚,收冰盘沿。起阳线,高束腰。方材直腿内翻马蹄足。
此明式罗汉床,榫卯做工精严,造型内敛简约,然坚实有力,无甚繁复的修饰,体现了作者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又为作品增添了一层淡雅的韵致。
尺寸:长199×宽105×座高48.5×通高80cm
缅甸花梨属于花梨木类,学名大果紫檀,为五属八类里面的国标系。缅甸花梨的木纹清晰,结构细而匀,有些部位有明显的虎皮纹,断断续续很是美观,颜色偏红,木纹就是淡红色的,整体看好像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