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小水电评价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通过分析小水电对自然生态状况和社会环境状况的影响,为绿色小水电认证提供依据。评价原则是评价理念的核心,绿色小水电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绿色小水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可持续、系统性和务实性三项原则:
(1)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原则指小水电开发要对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系统性。
系统性原则指应将整个绿色小水电评价对象视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处理评价过程中的问题;
(3)务实性。
务实性原则指评价应当依据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选取关键因子,设定合适的评价标准。
考虑到我国小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及构建绿色小水电评价指标体系的三大原则,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绿色水电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从自然生态状况和社会环境状况两个方面对中国小水电站的绿色情况进行评价,选取最能反映这两个方面的影响特征的评价指标,建立了绿色小水电指标体系,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国内外已经建立的绿色水电评价指标体系过多的关注了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忽略了社会环境状况也是对小水电工程绿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社会环境状况与自然生态状况作为绿色小水电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
自然生态状况指标主要包括自然状况和生态状况两个方面,对绿色小水电站的自然状况的评价主要关注水文特征、水质状况、河流连通性及河流景观四个方面。小水电工程大多采用引水式开发方式开发小型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是河流形态和环境变化的驱动力,因此是自然状况的关键评价指标之一。河流水质侧重于评价库区水环境质量受到小水电站引起的水体自净能力变化的影响,小水电站的建设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的出现。小水电站与景观的融合程度、小水电站建设造成的土地扰动恢复情况是景观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评价小水电站是否绿色的重要指标。生态状况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态保护、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境。生态保护是否良好、水土流失是否严重是绿色小水电评价的关键指标,生物多样性评价主要关注小水电站对水生、陆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生物生境指标则主要衡量河流水生生物生存是否具有适宜的水流和底质条件。
社会环境状况指标由社会状况、经济状况以及管理状况三个指标构成。社会状况指标是我国绿色小水电评价区别于国外小水电评价指标的关键所在,我国人口密度较发达国家较大,征地移民、人群健康、综合利用和公共服务这些问题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移民数量和移民安置效果是征地移民的关键问题,移民的生活和生产安置得不到重视会导致新的生态破坏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就业、医疗等形式的公共服务问题能否得到改善是绿色小水电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经济状况主要从工程财务和区域经济贡献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工程财务主要关注小水电站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区域经济贡献则通过小水电站的资金利税情况进行衡量。对小水电站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促进小水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因此小水电站的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也是绿色小水电站评价的重要指标 。
针对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我国小水电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小水电开发的工程特点以及经济社会条件,开展绿色小水电评价,鼓励和引导小水电开发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惠及当地农民利益,实现水能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我国小水电开发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小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利益维护以及水资源综合利用三个方面。我国小水电站大多建在山区小型河流,由于受到自然条件限制以及传统水能资源开发技术理念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小型水电站为引水式电站,一些流域引水式电站的比例达到70%,水电站下游形成减水或脱水河段,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我国的小水电主要集中在经济落后地区,尽管小水电开发对促进广大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但是近年来随着投资体制改革逐渐深化,小水电的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民营化水平已超过80%,小水电开发出现了单纯追求商业效益,对农民利益重视不够,较少承担水资源综合利用任务等问题。近期,水利部提出了建设“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的发展目标[1],对于解决小水电开发的主要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些也是绿色小水电评价主要关注的问题。
绿色小水电评价的含义
绿色小水电是指在环境、社会、经济和安全等四个方面表现优秀,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的小水电站。绿色小水电站评价是依据评价标准对运行阶段的小水电站进行评价,达到标准要求的电站可以获得经济激励。
绿色小水电站评价具有以下特征:
(1)绿色小水电评价是对小水电站在环境、社会、经济和安全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相对于国外以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水电认证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具有可持续性评价的特征,这也体现了我国水电开发“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
(2)绿色小水电评价是以综合的视角,对在环境保护、保证民生、经济效益、运行安全方面表现优秀的小水电站进行遴选,是一种“选优”的评价。对于评价结果优秀的小水电站,可以获得技术、经济和政策等激励,从而形成示范效应,引导小水电开发和运行过程中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民利益。
(3)绿色小水电评价的评价对象为已经运行的单个小水电项目,这是对我国目前水电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随着我国水能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水电行业的发展重点必将从工程建设转移到运行管理,绿色小水电评价适应和代表了这一发展趋势。
(4)绿色小水电评价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在小水电工程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评价,以反映工程环境、社会、经济和安全方面的表现,从而使得小水电站能够持续保持较高水准。
绿色小水电评价的作用
通过开展小水电绿色评价,可以通过行业典范的引导作用,促进小水电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为小水电站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于我国整个水电行业还具有宝贵的探索和实践价值。
首先,绿色小水电评价通过技术评价标准和经济激励机制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小水电业主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的积极性,实现农村水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的多赢,从而形成引导小水电科学合理开发的有效机制。法规、政策和技术体系建设是解决小水电行业存在问题,实现农村水能资源有序开发、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绿色小水电评价是健全农村水能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绿色小水电评价通过示范引导和经济激励作用,既能促进实现保护生态和惠及民生的目标,也能够维护水电站业主的经济利益,适应了政府管理从指令性向指导性发展转变以及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的发展趋势,更易于被电站业主主动接受,从而提高了实施的有效性。
第二,绿色小水电评价有助于公众正确认识小水电工程的作用及影响,并且进行有效的公众监督。水电工程的空间和时间影响及范围都比较广泛,水电工程的生态影响涉及水生和陆生生态,水电开发还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范围都比较大。另一方面,世界各种文化大多将河流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改变往往引发各种争议,对筑坝工程的争议在国际上由来已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对水电开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关注,小水电也成为争议的焦点。通过开展绿色小水电评价,可以提高小水电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为小水电开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小水电有序、健康、科学发展。
第三,绿色小水电评价对于我国大中型水电工程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具有探索和示范价值 。
根据我国小水电行业的技术特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确定了绿色小水电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经济效益和运行安全四个部分,对于每个方面确定一定数目的评价主题,对于每个评价主题识别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1)环境保护
根据水电工程影响生态环境的一般特征以及小水电的特点,在环境保护方面绿色小水电评价主要考虑水文情势、河流水质、生物多样性、景观和温室气体减排5个主题。水电工程运行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是河流形态、环境和生态因子变化的驱动力,因此是水电工程生态效应评估的关键要素之一。小水电工程大多处于小型河流,而且很多是引水式开发方式,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更加突出,所以是绿色小水电评价特别关注的内容。河流水质主要评价水电站引起的水体自净能力变化对库区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生物多样性评价主要关注小水电站对水生、陆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景观评价主要关注小水电工程与景观的融合程度、电站建设造成的土地扰动恢复情况。水电具有显著的替代化石能源、减排温室气体的作用,由于小水电土地淹没和移民都比较少,温室气体减排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在环境保护部分的评价中考虑了温室气体减排的主题。
(2)社会发展
绿色小水电评价的社会评价包括移民、利益共享以及水资源综合利用3个主题。移民方面的评价主要关注移民数量和移民安置效果,具体包括单位装机移民数量、移民生活安置效果、移民生产安置效果、移民收入水平和移民满意程度等内容。利益共享是指水电工程受影响地区能够分享水电开发的收益,分为直接收益和公共服务改善两种形式进行评价,直接收益是指直接受影响的群体获得的各种形式收益,公共服务改善是指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医疗等形式的公共服务改善的效果。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评价主要考察按照设计功能工程实际实现情况,主要功能包括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
(3)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涉及工程自身经济性和区域经济贡献两个主题,促进工程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是水电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工程自身经济效益是工程实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因此小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需要从工程经济运营稳定性和工程对区域经济贡献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在工程经济运行稳定性方面,主要考虑电站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两项内容。对于电站的区域经济贡献,主要通过电站的资金利税状况进行评价。
(4)安全运行
小水电工程安全运行的保障需要依靠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目标。在安全运行方面,绿色小水电评价主要考虑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两项内容,具体包括制度建设和措施准备。绿色小水电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4部分,在4个部分的评价内容中,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是小水电开发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也是评价工作的重点, 可以通过评价主题设置以及评价权重进行体现 。
财务评价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极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1、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
已发,请查收!
1、财务分析1)生存能力分析:经营净现金流、各年累计盈余资金2)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3)偿债能力分析: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
绿色小水电评价是从环境、 社会、 经济和安全四个方面, 对处于运行阶段的小水电站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的小水电站以经济、 政策或技术方面的激励。
小水电开发在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保障应急供电、 温室气体减排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效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 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而我国的小水电开发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 。 2011年中央1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指出,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 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 大力发展农村水电。 这表明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民利益将继续成为未来一定时期我国水电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尽量降低水电工程的不利生态影响,瑞士和美国分别建立了绿色水电认证和低影响水电认证制度, 从技术评价和经济激励两个方面促进水电站业主降低不利影响和进行生态修复。 2010年, 国际水电协会(International Hydropower Association, IHA)发布了《 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Hydropower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Protocol)》 , 从环境、 经济、 社会等方面进行水电开发可持续性的评估。 国际经验表明, 开展水电工程的环境认证或可持续性评估, 有助于水电开发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负面影响、 提高综合效益 。
开展绿色小水电评价,需要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认证制度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小水电的特点,进行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制度设计和技术标准研究。目前可供借鉴的内容主要包括绿色(低影响)水电认证制度、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和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技术标准。
(1)绿色/低影响水电认证制度
瑞士的绿色水电认证和美国低影响水电认证在机制上十分接近,可以用技术评价和经济激励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建立技术标准对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满足标准的水电站可以获得认证,这些电站能够以绿色水电或低影响水电的标志进行市场营销,从而获得额外收益,并且这些收益必须用于电站影响区域的生态修复。绿色水电认证标准从水文特征、河流系统连通性、泥沙和河流形态、景观与生境、生物群落5个方面反映健康河流生态系统的特征,并通过5个方面的管理措施来实现,即最小流量管理、调峰、水库管理、泥沙管理、电站设计,环境要求与管理措施的内容形成环境管理矩阵,对于矩阵中的每项内容提出了评估标准。
低影响水电认证标准考虑了8个方面的内容:
(1)河道水流;
(2)水质;
(3)鱼道和鱼类保护;
(4)流域保护;
(5)濒危物种保护;
(6)文化资源保护;
(7)公共娱乐功能;
(8)未被建议拆除。
绿色水电认证和低影响水电认证的技术标准都是针对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绿色水电认证基本采用定性判断的方法,低影响水电认证把执行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作为认证依据,两者都没有明确提出定量的技术指标和标准。
(2)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
2008年开始,IHA组织包括政府、国际投资机构、开发商以及非政府组织等机构代表,经过广泛的研讨、试用和完善,于2010年11月正式发布了《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为开展水电开发的综合评估提供了一套全面和可操作的技术工具。
评估规范可以供水电投资、运营、建设、管理等部门进行水电项目可持续性评估而使用,从而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还可以为水电开发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对话的工具。在结构方面,水电可持续性评价规范包括四个部分(Section),分别为前期阶段、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运行,这四个部分对应着水电开发的不同时间阶段。每个部分都包含数目不等的主题(Topic),这些主题代表具体的评价内容。每个主题都由主题说明、评分方法和评价指南三个部分组成,以指导具体的评估工作。评价规范采用5分制进行评分,1分为最差,5分为最好,3分表示基本良好。评分一般从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支持水平、遵守规定和计划、效果5个方面进行,评分方法列出了每个级别得分需要满足的要求。
IHA的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综合考虑了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评价要素比较全面,但是对于各个要素的评估都是基于定性描述的方法,没有提出具有较好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和量化的阈值标准。
(3)我国相关技术标准
我国在水电工程的环境、经济和移民等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在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在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环境保护设计、竣工环保验收四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小水电工程也有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的技术标准。
经济评价标准主要侧重于项目准备阶段进行经济可行性的评价,小水电项目也建立了经济评价规程。我国水电开发的社会评价和技术标准基本是移民安置方面的内容,包括移民安置规划、安置规划设计、实物调查以及移民后期扶持等具体内容。这些技术标准涉及的时间阶段基本是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初期,没有包括水电工程的长期运行阶段。而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工程运行阶段,并且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过程大多具有动态特征,很多效应往往需要一定时期后才能显现。因此不能认为通过竣工环保验收的工程在环境上就一直是可接受的,还需要在工程运行过程中进行持续的监测、评估和管理。水电工程的经济和社会评价也都具有类似的特征。
在技术内容和评价指标方面,这些标准主要规定了规划、评价、设计和验收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但基本没有涉及如何衡量水电工程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的趋势和程度,例如,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保验收中进行环境影响可接受的判断,主要是专家根据环评报告和竣工调查报告进行综合判断,无法定量判断工程环境影响的程度。综合以上内容,对国际和国内相关认证制度和评价标准的主要作用、基本内容和标准特点归纳如表1所示 。
为了提高评价的客观性,绿色小水电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尽可能实现定量化,对于难以定量化的指标,可以通过专家定性判断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绿色小水电评价的类型和特点,评价基线和标准阈值是确定评价标准的两个关键问题。
评价基线
绿色小水电评价采用应用较为广泛的分级标准评价法,评价基线是确定评价标准的基础。如图2所示,分级评价需要首先确定低基准线和高基准线,进而在两者之间进行分级,每一级赋予不同的得分。由于绿色小水电评价属于“选优”类型的评价,因此满足小水电开发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要求是评价的低基准线,满足合规性要求可以得到最低得分,在评价内容上表现达到优秀水平是评价的高基准线,可以得到最高分。对于中间级别的得分,可以根据每项指标的分值以及分级数目,决定每个级别的标准范围。
标准阈值
对于各项分级标准,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法确定:
(1)借鉴已有标准或研究成果,包括水文情势、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温室气体减排,以这些标准或研究成果的相关阈值确定分级标准;
(2)参照行业水平确定分级标准,包括景观中的土地扰动恢复情况、工程运营稳定性、区域经济贡献;
(3)对照同期水平或设计要求,移民安置效果是与参照人群的同期生产生活水平进行对比,水资源综合利用是以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4)专家经验,包括水电站入库和出库水质变化程度的评价标准由专家经验制定;
(5)定性判断,包括景观融合程度,陆生生物多样性、利益共享、安全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2100433B
针对当前中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以及国内外对绿色水电的不同理解,提出绿色水电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水电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总结了绿色水电的四个主要特点: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和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多层次、多因素性。结合绿色水电建设特点,将绿色水电的评价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三个阶段,分别从绿色水电的四个主要特点出发,按照指标的完备性、独立性、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简练性的原则构建各个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以及国内外对绿色水电的不同理解,首先提出绿色水电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水电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次,按照科学的原则分别构建绿色水电设计、施工、运营3个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云南某水电工程为例进行设计阶段绿色水电评价实例分析,为我国绿色水电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小水电评价的基本条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除抽水蓄能电站和潮汐电站以外的总装机容量50MW及以下的已建小型水电站。新建小型水电站的规划、设计及施工中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071 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T 50700 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规范SL 168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SL 395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 429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 525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2100433B
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重点资助项目“绿色建筑体系与基本聚居单位模式研究”的研究报告“绿色住区综合评价的研究”的基础上,为适应更多读者的需求,经过进一步加工撰写而成。
本书给出的是一套通用的绿色住区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各国或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各相应指标的权重值体系作出相应调整,而体现地方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另外,本书使用的综合评价算法及计算机程序具有普遍推广的适用性,亦可用于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评价 。
本书可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政府决策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所进行生态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等的方案优化设计的主要参考书。
绪论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与评价
1 建筑领域中的综合评价
1.1 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
1.2 建筑领域中综合评价发展的回顾
2 绿色建筑体系
2.1 绿色建筑体系的概念
2.2 绿色建筑体系的框架
3 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3 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3.4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综合评价体系
3.5 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指向一
3.6 与绿色建筑密切有关的相关学科的评价方法
附录: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评价体系内容简介-i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