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栽于庭园。
产我国台湾(台北、屏东)。日本琉球、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广布)、巴布亚新几内亚至所罗门群岛及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
乔木或灌木状大树,树皮浅褐或黄褐色,有皱纹或疤痕,枝多粗壮,圆柱形,叶膜质,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5-26厘米,宽10-14厘米,全缘,幼时被柔毛,先端渐尖或短尖,有时为短尾尖,基部宽楔形,基出侧脉3-5条,短,侧脉6-12对;叶柄长2-8厘米;托叶膜质,红色,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榕果无侧生苞片,单生或成对腋生或茎花,扁球形,宽1.2-2.5厘米,绿色或浅褐色,表面散生白色球形或椭圆形瘤体和白色细小斑点,有纵脊8-12条,成熟顶部开裂,基生苞片3枚,宽卵圆形,边缘反卷,总梗长6-13毫米;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壁,雄花少数,生于近口部,花被片2-3,基部合生,雄蕊1,花丝短,花药椭圆形;瘿花,有长柄,花被短,透明,顶部稍被毛,子房卵形至近球形,光滑,花柱很短,侧生或近顶生,柱头膨大;雌花,具长柄,花被顶部有2-3齿牙。瘦果斜卵形或近球形,花柱侧生,长,顶部有透明柔毛,柱头棒状。花果期4-5月。
棱果榕的隐花果成熟时黄绿色,表面有有明显的纵棱及白斑。雌雄异株,当榕果小蜂的雌蜂遇到雌株的隐花果时,因为雌花的花柱太长,雌蜂不易产卵,传粉后便会死亡。如果遇到的是雄株,隐花果中有虫瘿花及雄花,花柱都不长,雌蜂会在虫瘿花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以虫瘿花为食物,雄蜂会先羽化,赶在雌蜂羽化前去交配,交配2-3次之后,雄蜂死亡。雌蜂羽化后要出隐花果时,雄花恰巧成熟产生花粉,雌蜂便沾满花粉的离开隐花果。
与“棱果榕 Ficus septica Burm. f.”相关的种有:
黄果榕Ficus benguetensis Merr.
水同木Ficus fistulosa Reinw. ex Bl.
对叶榕Ficus hispida L.
扁果榕(变种)Ficus hispida L. var. badiostrigosa Corner
对叶榕(原变种)Ficus hispida L. var. hispida
红果对叶榕(变种)Ficus hispida L. var. rubra Corner
榕管蓟马是榕树上的主要害虫。文章就榕管蓟马的分布及危害、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提出防治措施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小叶榕榕木虱, 是小叶榕的主要害虫, 其主要危害小叶榕新梢和叶片, 该虫全年几乎都可发 生,但以 4-9 月为最盛,小叶榕在发新梢时危害特别严重。 4 至 5 月初为小叶榕榕木虱第 1 代成虫出现的高峰时期, 此时期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榕木虱繁殖生长快, 是一年中防治的 关键阶段。 近年来由于榕木虱在小叶榕上发生危害, 不但影响了小叶榕的健康生长及景观观赏价值, 甚 至因防治不及时而导致小叶榕死亡 ,已成为小叶榕主要虫害。 危害症状: 榕木虱若虫分泌白色的蜡丝, 若虫一般潜居在白色蜡絮中, 在嫩枝的顶端形成一 个个白色的小团, 将虫体严严实实包裹起来, 若虫在白色的蜡絮内吸食树木的汁液; 成虫多 产卵于新抽出的嫩芽上, 其产卵期与小叶榕的嫩梢抽梢期相吻合; 树势越弱危害越重。 严重 时榕树枝条干枯,叶片脱落,叶片皱缩甚至脱落,使树木生长受阻,影响观赏价值。其排泄 物还诱发煤烟病。 若虫 :
平台资源号1111C0003306001531
资源编号306153173851939
种质名称聚果榕红河家系11号
种质外文名Juguorong honghe jiaxi 11
科名桑科
科拉丁名Moraceae
属拉丁名Ficus
属名无花果属
种名或亚种名聚果榕
种拉丁名Ficus racemosa L.
省云南
来源地云南红河
归类编码11132111000
资源类型野生资源(家系)
本种榕果成熟味甜可食;且为良好紫胶虫寄主树。 2100433B
分布于广西南部(龙津)、云南南部(孟连、屏边、元阳、河口)、贵州(南盘江一带)。 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 尼泊尔、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