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新美学与生态城市主义(2010No.5总第13辑)》以关注景观设计行业与教育发展、拓展景观设计师的视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为目标,致力于传达先进的景观设计理论和展示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它不仅是展示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平台,也是中国景观设计界观察海外景观设计的媒介,更是海外关注中国景观设计的窗口。《景观设计学:新美学与生态城市主义(2010No.5总第13辑)》针对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设计作品进行系统分析,不但有精美图片大幅展现,亦有设计评论、设计过程以及遇到的艰难问题和解决方案。
篇首语
专题文章:新美学与生态城市主义
迈向21世纪的景观设计 卡尔·斯坦尼兹
设计方程式:景观新解 理查德·普伦茨
希冀,成见,美 芭芭拉·阿罗森
可持续性VS审美 爱丽丝·劳丝萨恩
垂直公园 伊那奇·阿伯洛斯
适应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景观和城市设计 维克拉姆·布哈特
网络论坛
新美学与生态城市主义论坛
王昀,董豫赣,李迪华,王晓川,张旭东,罗品信
设计实践
澳大利亚柯里污水处理湿地 Syrinx Environmental PI事务所
当代中式——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园“亩中山水” ECOLAND易兰
协和大学湖滨环境改善与教学项目 爱德华·弗里尔,威廉姆·博泽
生态雕塑TM 杰基·布鲁克娜
都市雨 杰基·布鲁克娜
境外事务所
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
特别报道
西班牙的中国轰动——第六届欧洲景观双年展特别报道
水城建筑盛宴——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见闻
当代景观评论
当代景观评论之埃里克·董特访谈
书评
简讯2100433B
我认为应该《景观设计学》比较好。我同学有用的。
好大的一个话题啊。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很多国家都对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具体标准,如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新西兰、澳大...
我是长安大学学景观设计的硕士,就业方向基本就是设计公司,设计院,还有就是学校了,不过现在高校不好进,像我们学校想进的话必须是博士生,而且要好学校的,设计公司的话南方沿海城市多的是,现状比较好的都是外企...
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内容完整的独立课程,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积累,就该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下开设的必要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景观设计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通过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应用的结合,提高课程的综合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设计水平。
《生态城市主义:尺度、流动与设计》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生态取向的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生态城市主义:尺度、流动与设计》首先从理论及历史脉络着手,以五种设计维度,勾勒出理论的框架;其次从规划史的脉络来探讨生态城市主义的观念起源,并梳理与批评其理论的发展及典范移转。接着以尺度、流动及设计三个主轴作为主要思路,来引导写作的过程,并逐次展开《生态城市主义:尺度、流动与设计》框架。
内容介绍
《建筑美学形与意》,本书借鉴美学相关研究,尝试剖析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现象与问题,把握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总体特征,并分别从基本精神、脉络思潮与发展趋势等3个方面展开论述。
2100433B
导言
第1章 生态城市主义:五种设计维度
1.1 生态城市主义:面对当代自然与当代城市
1.2 第一维度:空间形式及经验
1.3 第二维度:物质、表层、土地嵌合体
1.4 第三维度:生态流动及环境绩效的测度
1.5 第四维度:空间尺度及复杂性
1.6 第五维度:时间向度、系统门槛、可持续进程
第2章 生态城市主义的脉络
2.1 20世纪城市规划史的历史遗产
2.2 1915年帕特里克"para" label-module="para">
2.3 1969年伊恩"para" label-module="para">
2.4 1990年代卡尔"para" label-module="para">
2.5 1990年代以后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及生态进程
第3章 生态区域地景形式
3.1 地景生态学的概念方法
3.2 地景生态规划
3.3 地景生态规划作为表征空间
3.4 地景生态的时间空间策略
3.5 地景生态城市规划及执行机制
第4章 生态城市系统与能源物质流动
4.1 生态系统思维及其转变
4.2 生态城市系统论
4.3 城市产业生态学
4.4 生态产业园区设计
第5章 生物流动与栖地复育
5.1 生物流动面对“第二自然”
5.2 生物栖地作为人为建构的自然
5.3 设计作为生态的介入
5.4 愿景式生态规划
第6章 水流动及城市化
6.1 流域城市地景形式及其变迁
6.2 地景生态指标的选择与效度
6.3 流域城市地景区域空间形式演算
6.4 城市形式的变化与水文效应
6.5 水文城市设计的时间策略
第7章 流动地景
7.1 景观城市主义的崛起
7.2 从“设计包含生态”到“设计生态”
7.3 形象地景、流动地景与过程地景
第8章 城市核心区的可持续设计
8.1 功能性区划的城市空间
8.2 新都心规划
8.3 城市核心区的设计方法
8.4 城市转运区、校园城区和林荫大道
8.5 从规划的明晰性到执行性
第9章 实践:生态系统城市设计面对高密度城市环境——杨沛儒/生态系统城市设计(ESD)事务所
9.1 高雄2009世运会场地规划
9.2 高雄水岸更新城市设计
9.3 厦门马銮湾生态城
9.4 广州南沙生态城:系统共生设计
9.5 广州白鹅潭水岸城市再生:原点复兴
9.6 南京汤山城市设计:流动地景
9.7 台北植物园:共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