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与评价 | 作 者 | 陈青松 |
---|---|---|---|
ISBN | 9787306052834 | 页 数 | 221页 |
定 价 | 58元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5年10月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16开 |
第一章 声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声及声音的产生
第二节 声音的传播
一、声波的基本物理参数
二、声波的基本类型
三、声波的传播与衰减特性
第三节 声音的物理量度
一、基本物理量度
二、声级
三、频谱
四、噪声的主观评价量
第二章 工业噪声的分布
第一节 工业噪声
第二节 不同行业的噪声分布
一、发电企业
二、采矿业
三、炼钢业
四、烟草制品业
五、汽车制造业
六、集装箱码头
七、石化行业
八、制鞋业
九、纺织业
十、造纸业
十一、通用设备制造
十二、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
十三、机械加工行业
第三章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一节 听觉的产生
第二节 噪声对听力的损害
一、噪声对听力的损害的类型
二、噪声对听力损害的影响因素
三、噪声引起听力损伤的机制
第三节 噪声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
一、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二、噪声对精神行为的影响
三、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四、噪声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五、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六、噪声对生殖系统、妊娠结局及子代的影响
七、噪声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八、噪声对机体的其他影响效应
第四节 噪声所致职业病
一、职业性噪声聋
二、职业性爆震聋
三、噪声性耳聋和爆震聋的预防和治疗
四、伤残等级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判定
第五节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实例
第四章 噪声的检测与评价
第一节 噪声检测评价工作程序
第二节 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
一、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的类别
二、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的一般要求
三、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的步骤
第三节 噪声检测结果的评价
一、噪声评价相关物理量
二、噪声评价相关标准及应用
第四节 常用噪声检测仪器
一、声级计
二、工作场所噪声测量仪器介绍
第五章 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的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管理
二、人员要求
三、仪器管理
四、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五、检测条件
六、受检者依从性对个体噪声暴露检测时的影响
七、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审核
八、实验室间比对
九、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第六章 噪声危害的防控措施
第一节 噪声控制工作程序
第二节 卫生工程措施
一、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
二、常用噪声设备
三、噪声控制措施
第三节 个体防护措施
一、常用个体防护用品
二、护听器的选择和防护效果的评价
三、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噪声的职业卫生管理控制措施
一、听力保护计划的建立
二、听力保护计划的实施
第七章 实例分析
实例一
一、检测背景
二、检测目的
三、检测评价依据
四、噪声危害的分布调查
五、检测方案
六、检测条件
七、检测结果和评价
八、检测评价结论
九、建议
实例二
一、检测背景
二、检测评价目的
三、检测评价依据
四、委托项目基本情况
五、噪声的分布调查
六、检测方案和检测条件
七、噪声检测结果和评价
八、噪声检测评价结论
九、建议
附录
附表1 委托单位职业卫生调查表
附表2 噪声强度现场检测原始记录表
附表3 个体噪声检测原始记录表
附表4 噪声频谱现场检测原始记录表
附表5 噪声测量仪器期间核查(标准源)原始记录表
附表6 声校准器期间核查(传递比较法)原始记录表
附表7 声校准器期间核查(仪器比对法)原始记录表
参考文献2100433B
《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与评价》共分为七章,涉及工作场所噪声检测评价及相关防控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声学基础知识和声的评价指标;第二章介绍了噪声的分类以及不同行业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现状;第三章简要介绍了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噪声所致的职业病;第四章全面介绍噪声检测、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以及噪声相关的检测设备;第五章详细介绍了工作场所噪声检测评价的质量控制新技术;第六章从卫生工程、个体防护、管控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噪声危害的防控;第七章为实例分析,编者用自身工作中的2个实例,从最初的现场情况调查、检测方案制定、现场检测、评价报告和建议详细论述了噪声检测和评价的整个工作流程,是对前述各章知识的实际运用,希望给职业卫生工作者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作业场所的噪声应由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 进行检测。测定后应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进...
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的标准:在生产厂房内外工作场所的常用照明,应该保证足够的亮度。在装有水位计、压力表、真空表、温度表、各种记录仪表等的仪表盘、楼梯通道,以及所有靠近机器转动部分和高温表面等的狭窄地方的...
《工作场所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的规范号包括有:GB50493-2009和GBZ/T2232009
测量人员: 陪同人: 年 月 日 审核人: 年 月 日 第 页 共 页 工作场所现场检测原始记录(脉冲噪声) 编号: CQCDC39347—2006 受检单位 检测日期 检测类型 (评价、日常、监督) 检测依据 GBZ/T189.8-2007 温度(℃) 湿度(%) 检测仪器名称及编号 渝疾控 字 [200 ] 号 测点 编号 测量地点 测 量 值 备注 脉冲峰值 dB(C) 次 /分钟 次 /小时 接触时间 接触总次数 /日 测量人员: 陪同人: 年 月 日 审核人: 年 月 日 第 页 共 页 编号: CQCDC39347—2006 测点 编号 测量地点 测 定 值 备注 脉冲峰值 dB(C) 次 /分钟 次 /小时 接触时间 接触总次数 /日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HP)是实现WHO提出的\"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一项战略措施,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社会系统工程。综述国内外工作场所健康促进项目评价的内容、特点、结果和局限性,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我国的WHP工作。
土地利用评价概念
土地利用评价概念的界定尚不统一,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土地利用评价是指特定目的之下, 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评定或估价;二、是土地利用评价是估计土地用于不同目的的潜力的过程; 三、土地利用评价是当土地用于恃定目的的时候对土地性状进行估计的过程s 四是土地利用评价是估价土地生产力和适宜性的过程。
土地利用评价内容
综合上述土地利用评价的表述, 土地利用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 关键在“评”,即要评定土地的优劣等级,这是土地利用评价的基本目的;
第二, 土地利用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质量, 土地的等级应根据土地质量的利用潜力、适宜状况或利用效益来评定;
第三,土地的优劣、土地质量的利用潜力、适宜状况或利用效益都是相对某一特定的利用方式而定的。
我们认为,土地利用评价就是通过土地质量针对特定用途的利用潜力、适宜状况或利用效益的评定来确定土地等级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 土地利用评价首先强调“土地质量”,是土地利用评价研究的核心内容。其次是“利用潜力”,包括农用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和非农用地的潜在承载力两方面的含义。最后强调“特定用途”,因为商开特定用途来谈土地的优劣等级是毫无意义的。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得分 教学目标 (20分)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 (5) 知识技能目标科学合理 (5) 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 (5) 情感目标切合实际 (5) 学生学习方式 (25分)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 (5) 通过讲授,聆听,欣赏,模仿,表演获取知识 (5) 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提出问题 (5) 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能较好地解释或解决问题 (5) 学生能提出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与见解 (5) 教师教学方式 (30分) 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设计具有多样性,开放性 (5)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与探索欲望 (5) 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课堂交流充分 (5)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保持多向、丰富、和谐、有效的信息交流,有的学生能出色地参与教的活动 (5) 充分保障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5) 恰当地,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5) 课堂教学效果 (25分)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能围绕着学习目标对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与讨论 (5) 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喜悦和成功的体验 (5)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5) 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5)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地过程中,课已完还意犹未尽 (5) 综合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 再努力 总分 教学特色 综合评语 (备注:优秀100~85分 良好84~75分 合格74~60分 再努力60分以下) 评价者: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得分
教学目标 (20分)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 (5)
知识技能目标科学合理 (5)
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 (5)
情感目标切合实际 (5)
学生学习方式 (25分)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 (5)
通过讲授,聆听,欣赏,模仿,表演获取知识 (5)
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提出问题 (5)
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能较好地解释或解决问题 (5)
学生能提出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与见解 (5)
教师教学方式 (30分) 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设计具有多样性,开放性 (5)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与探索欲望 (5)
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课堂交流充分 (5)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保持多向、丰富、和谐、有效的信息交流,有的学生能出色地参与教的活动 (5)
充分保障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5)
恰当地,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5)
课堂教学效果 (25分)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能围绕着学习目标对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与讨论 (5)
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喜悦和成功的体验 (5)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5)
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5)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地过程中,课已完还意犹未尽 (5)
综合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 再努力 总分
教学特色
综合评语
目录
第一篇 环境评价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环境标准
第3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4章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第5章 环境影响评价总论
第6章 环境影响评价专题设置与工程分析
第7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概述
……
第二篇 环境管理
第9章 环境管理概述
第10章 中国环境管理的政策与制度
第11章 环境保护法
第12章 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
第13章 环境统计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