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波、朱美诗、陈前林、杨步雷、朱厚儒、鲁圣军、李崇宁。
贵州龙里贵诚道路设施有限公司、贵州开磷磷石膏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贵州大学。
4要求
4.1 外观
应为微细粉末,颜色均一,无结块。
4.2化学成分
产品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项 目 要求
200目 800目 1200目
细度(D90a) 75μm 18μm 12μm
硫酸钙含量/%, ≥ 80
水分/%, ≤ 2.0
水溶性五氧化二磷(P2O5)/%, ≤ 0.5
水溶性氟离子(F-)/%, ≤ 0.4
水溶性氧化镁/%, ≤ 0.5
吸油值b/(g/100g), ≤ 40
氯离子含量/%, ≤ 0.04
注:aD90表示90%以上粉体粒径小于该型粒径要求。
b吸油值仅在将改性无水磷石膏用作聚氯乙烯填料时要求。
4.3 放射性核素限量
应符合GB 6566的要求。
可用用途 a、用于水泥工业(水泥缓凝剂、联产水泥) b、生产石膏建材制品(粉刷石膏、抹灰石膏、石膏砂浆、熟石膏粉、纸面石膏板、石膏隔墙板、纤维石膏板、石膏砌块、石膏灰泥、建筑标准砖、烧结节能砖、免烧砖...
磷石膏价格是190元,磷石膏它质地较轻、板块较大、平整易于施工都是其优点,不过磷石膏是不防水的,尤其在厨房和卫生间使用更不合适。石膏砌块在非用水区域做隔墙材料是没有问题的。
磷石膏很多的时候是作为固体废物抛弃的,以前看见别人做报告说将磷石膏用于回填矿区,也有人将其制作成建筑材料,还有就是有些研究成材料的,其中我个人觉得回填矿区是最常见,有些国家和地方很缺乏石膏的,他们就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论述了磷石膏开发利用研究现状,从未经处理的磷石膏直接用作胶凝材料;磷石膏未经处理直接添加外加剂;磷石膏直接煅烧建筑石膏;磷石膏改型改性综合研究等四个方面讨论了磷石膏的胶凝性能及改型改性研究试验。
第1章绪论
1.1天然高分子概述
1.2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1.2.1纤维素
1.2.2木质素
1.2.3甲壳素、壳聚糖
1.2.4淀粉
1.2.5魔芋葡甘聚糖
1.2.6蛋白质
1.3天然高分子改性途径及应用前景
1.3.1天然高分子的溶解和熔融
1.3.2衍生化改性
1.3.3接枝共聚
1.3.4物理共混
1.3.5互穿聚合物网络
参考文献
第2章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
2.1光谱及波谱分析
2.1.1红外光谱
2.1.2荧光光谱
2.1.3核磁共振波谱
2.1.4电子自旋共振谱
2.2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2.2.1静态光散射法
2.2.2动态光散射法
2.2.3尺寸排除色谱
2.2.4黏度法
2.3X射线衍射分析
2.4热分析和热一力分析
2.4.1差热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法
2.4.2热重分析
2.4.3动态力学分析
2.4.4流变分析法
2.5显微技术
2.5.1透射电镜
2.5.2扫描电镜
2.5.3原子力显微镜
2.6性能测定
2.6.1力学性能
2.6.2耐水性和抗菌性
2.7生物降解性试验
2.7.1生物降解性
2.7.2检测降解过程C02释放量
2.7.3生物降解半衰期
2.7.4生物降解过程的物性变化
2.7.5降解产物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章纤维素材料
3.1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能
3.1.1化学结构及分子量
3.1.2晶体结构
3.1.3氢键
3.1.4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溶液性质
3.1.5纤维素液晶的结构
3.2纤维素的溶解和再生
3.2.1纤维素溶剂
3.2.2再生纤维素纤维
3.2.3再生纤维素膜
3.3纤维素衍生物及应用
3.3.1纤维素醚
3.3.2纤维素酯
3.3.3纤维素的均相衍生化反应
3.4改性纤维素材料及应用前景
3.4.1纤维素的交联改性材料
3.4.2纤维素接枝共聚改性材料
3.4.3纤维素共混改性材料
3.4.4纤维素复合材料
3.5微生物合成纤维素及应用前景
3.5.1细菌纤维素的合成
3.5.2细菌纤维素的性质
3.5.3细菌纤维素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4章木质素材料
4.1木质素的结构与性能
4.1.1木质素的结构
4.1.2木质素的物理性质
4.1.3木质素的降解性
4.2木质素的化学改性
4.2.1木质素的官能团及衍生化
4.2.2木质素的接枝共聚
4.3木质素基高分子材料
4.3.1木质素基酚醛树脂
4.3.2木质素基聚氨酯
4.3.3其他木质素基材料
4.4木质素共混材料
4.4.1木质素共混聚烯烃
4.4.2木质素填充橡胶
4.4.3木质素共混聚酯/聚醚
4.4.4木质素复合天然高分子
4.5改性木质素材料的应用前景
4.5.1木质素对改性材料性能的提高
4.5.2木质素提高材料性能的结构因素
4.5.3木质素改性材料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5章淀粉材料
5.1淀粉结构和物性
5.1.1淀粉的组成及分子结构
5.1.2淀粉粒的组织结构
5.1.3淀粉的糊化、熔融及溶解
5.1.4淀粉的玻璃化转变
5.2淀粉衍生物
5.2.1氧化淀粉
5.2.2酯化淀粉
5.2.3醚化淀粉
5.2.4交联淀粉
5.2.5淀粉接枝共聚
5.3淀粉改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开发
5.3.1全淀粉材料
5.3.2共混淀粉材料
5.3.3淀粉基吸附材料
5.3.4淀粉基泡沫材料
5.3.5纳米复合材料
5.3.6IPN材料
参考文献
第6章甲壳素、壳聚糖材料
6.1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及功能
6.1.1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
6.1.2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物理性能
6.1.3甲壳素、壳聚糖的提取
6.2甲壳素和壳聚糖衍生物及其应用
6.2.1酰化反应
6.2.2醚化反应
6.2.3酯化反应
6.2.4烷基化反应
6.2.5接枝共聚反应
6.2.6交联反应
6.2.7水解反应
6.2.8作为医用材料的壳聚糖衍生化反应
6.3甲壳素和壳聚糖改性材料及应用前景
6.3.1生物医用材料
6.3.2甲壳素和壳聚糖在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
6.3.3甲壳素和壳聚糖在吸附材料方面的应用
6.3.4其他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其他多糖改性材料
7.1多糖来源、结构和功能
7.1.1魔芋葡甘聚糖
7.1.2海藻酸钠
7.1.3黄原胶
7.2魔芋葡甘聚糖改性材料及应用前景
7.2.1魔芋葡甘聚糖的改性
7.2.2魔芋葡甘聚糖改性材料的应用前景
7.3海藻酸钠改性材料及应用前景
7.3.1海藻酸钠改性材料
7.3.2海藻酸钠改性材料的应用前景
7.4黄原胶改性材料及应用前景
7.4.1黄原胶改性材料
7.4.2黄原胶改性材料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8章大豆蛋白质材料
8.1大豆蛋白质来源、结构及性能
8.1.1大豆的主要从分及大豆蛋白质的提取
8.1.2大豆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8.1.3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物化性质
8.2大豆蛋白质塑料
8.2.1大豆分离蛋白的物理和化学改性
8.2.2大豆蛋白塑料
8.2.3大豆蛋白塑料的性能和应用
8.3其他大豆蛋白质材料
8.3.1黏结剂
8.3.2膜材料
8.3.3纤维
8.3.4生物医用材料
参考文献
无水炮泥是大型高炉出铁口必用耐火材料制品,高炉用无水炮泥材质有多种,如高铝、碳化硅、碳质等,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下大型高炉用无水炮泥采用什么原料制作。
无水炮泥是一种不定形耐火材料,由耐火骨料与结合剂组合而成。大型高炉用无水炮泥一般以碳化硅质无水炮泥居多,以刚玉或棕刚玉、焦粉、碳化硅、粘土为耐火原料,加入沥青、焦油、蒽油或酚醛树脂为结合剂混炼,经挤泥机挤出成型。
大型高炉用无水炮泥成分:
(1) 刚玉或棕刚玉:熔点高,耐渣铁侵蚀性好,在制作无水炮泥时,粗颗粒粒径1-3mm在80%以内,细颗粒粒径<0.074mm的比例控制在>80%;如不采用刚玉或棕刚玉耐火原料,使用铝矾土时,粗细颗粒粒径的大小与刚玉或棕刚玉大致相同,但是要求铝矾土铝含量高于80%,杂质少。耐火原料颗粒的多少、颗粒粒径的大小及配料的合适度,可影响无水炮泥使用的效果。
(2) 焦炭:气孔率高,导热性好、导电性好,荷重软化温度高,抗渣性好,高温热震稳定性好。大型高炉无水炮泥加入焦炭使用效果高,要求碳含量大于90%,粒径<1mm的比例在95%以上,一般焦炭的加入量控制在20%-40%,焦炭的加入不仅可控制炮泥的基本性能,还提供了碳素与结合剂的结合,增加无水炮泥的强度,抑制其他耐火原料的氧化。
(3) 碳化硅:具有导热率高,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热震稳定性好,耐火度高,作为无水炮泥的耐火原料,抗熔渣侵蚀能力强,抗冲刷能力强,加入量控制在50%-60%,要求碳化硅粒径在0.074mm以内。
(4) 粘土:加入适量的粘土可增加无水炮泥的粘结性,粘土塑性好,便于无水炮泥在泥炮内挤出,经高温烧结后易形成陶瓷结合。
(5) 沥青:沥青的加入量在9%-12%范围内,沥青要求软化点在105-120℃,更好的在打泥过程中,经泥炮炮膛中熔化,填充原料中的空隙,提高炮泥的粘结强度,增加体积密度,耐压强度。
大型高炉用无水炮泥使用效果的好坏与选用的耐火原料有着主要的关系,随着炼铁行业的发展,瑞沃耐材对无水炮泥也不断的研究,对大型无水炮泥的配方的改进,研发出新型环保无水炮泥,更多大型高炉用无水炮泥信息尽在瑞沃耐材。
全书共收集近1000篇参考文献,内容丰富、新颖、简明易懂,是一本较全面、深入的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书。
本书基于天然高分子和高分子物理基本概念、方法、原理和理论,简要介绍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及其结构、性能和应用。并且包括如何表征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材料的分子量及其分布、链构象、化学结构及其组成、结晶度及取向、熔点、玻璃化温度、分子运动及力学松弛、热性能、力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等方面的先进方法以及光谱、波谱、色谱和电子显微技术。本书收集了大量具有创新思想和科学价值的实例,以指导读者更有效地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