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外文名 | Atmospheric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
意 义 | 保证大气环境质量 | 手 段 | 调查与预测 |
途 径 | 提出避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 | 领 域 | 大气控制工程 |
评价工作级别的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3-2008),选择导则中推荐模式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级,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根据项目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l~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为:
Pi =(Ci/Coi)X 100%
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 ——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
Coi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中l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标准的,如TSP、PM10,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3倍值,对于该标准中未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于上述标准中均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矿山项目常见大气污染物主要有颗粒物(TSP、PM10)、NO2、SO2和CO。
评价范围的确定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中心点,为半径的圆或2×D10%即为边长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是25 km为半径的圆或2 km×25 km为边长的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 km。
大气环境状况调查
a 污染因子的筛选
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采矿工程大气污染因子主要有TSP(粉尘、扬尘)、PMl0、S02、N02等。
b 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所有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包括污染源坐标、污染物排放方式(点源、面源)、排放浓度、排放量、排气筒参数(高度、出口直径等)。
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a 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
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数据统计规定,分别统计分析各个监测点不同取值周期的浓度均值,如年均浓度、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等,按照区域相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长期浓度、短期浓度(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达标情况(或超标情况、最大超标倍数)和变化趋势。
统计分析一定周期内,短期浓度(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超标率情况。分析不同季节(取暖期与非取暖期,或春、夏、秋、冬季节)主要大气污染物污染水平的变化情况。
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应对其采用的监测方法、仪器性能、监测频次等数据的有效性予以说明,评估数据质量。当项目同时开展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应对历史资料与现状监测结果的系统误差进行评估、说明。
b 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项目。选择筛选出的污染因子作为监测因子,矿物建设项目监测因子主要有TSP、PM10、SO2、N02等。
(2)监测布点。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点。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
(3)监测制度。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两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两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污染气象调查分析
a常规气象资料调查要求
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项目的评价等级有关,还与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 。
环境目标值确定
用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目标值主要指环境质量目标值.是经过有关环保部门批准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通常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和相关的地方标准中的指标,缺项则由选定的国外标准等补充。
总量控制目标
总量控制是指控制某一区域内全部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使该区域环境质量达到特定目标的方法。以总量控制目标评价拟建项目时,评价参数主要是由更高行政区分解下来的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此外,拟建项目所在地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也可根据本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值、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对拟建项目的总量控制目标提出具体要求。
评价指数
常用的评价指数是单项指数Li=,Li≥l为超标,根据预测值和评价指数计算结果,绘制各污染因子的等浓度曲线,指明其超标区域或未超标情况下最大区域的位置和面积、超标区的功能特点、变化范围和平均值。当计算出某评价因子的日平均值或一次取样浓度值超标时,应再计算其季(期)或年平均浓度值的超标小时数或频率值 。2100433B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在现状调查、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的基础上,以法律、标准等为依据,根据明确的环境保护目标.其主要目的在于:
① 量预测评价区内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程度;
② 根据可能出现的高浓度背景,解释污染物迁移规律;
③ 与环境目标值(标准)比较,了解环境影响的程度,对拟建项目的选址方案、总图布置、产品结构、生态工艺等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④ 优化合理的布局方案、治理方案;
⑤ 从大气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拟建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建成后进行环境监测布点提供建议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是从工程的预设就开始进行厂址选择,工厂布局,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的工作,要求为有必要的建设项目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等.这个是2005年才刚刚开始设立的工程师,非常非常难考...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去申请。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维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
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简称。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gineer,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本文介绍北京油漆厂扩建年产2万吨丙烯酸漆工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一、所需数据的取得 1.污染源调查实测及分析首先,对该厂树脂合成、调漆、研磨车间(一车间)漂油,色漆、熬炼车间(三车
本文结合某厂不锈钢板卷工程,对该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和影响进行了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图书信息
书 名: 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实用技术
ISBN: 9787506660136
开本: 16开
前言
第l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1 大气与大气污染
1.1.1 大气与环境空气
1.1.2 大气污染
1.1.3 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1.1.4 大气污染源及其分类
1.2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
1.2.1 大气圈垂直结构
1.2.2 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气象要素
1.2.3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1.2.4 复杂风场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1.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
1.3.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3.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
1.3.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3.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1.3.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
1.3.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术语
本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评价因子的筛选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2.1 评价因子的筛选
2.1.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2.1.2 评价因子的筛选原则和方法
2.1.3 评价因子筛选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案
2.1.4 部分建设项目的特征评价因子筛选案例
2.2 评价标准的确定
2.2.1 大气环境保护标准的种类
2.2.2 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
2.2.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环评中的执行
2.2.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环评中的执行
2.2.5 评价标准执行时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与评价范围的确定
3.1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3.1.1 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必备条件
3.1.2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
3.1.3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的原则性技术要点
3.1.4 划分方法在环评中的理解与执行
3.1.5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案例分析
3.2 评价范围的确定
3.2.1 建设项目的大气评价范围
3.2.2 区域环评的大气评价范围
3.3 环境空气敏感区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3.3.1 环境敏感区与环境空气敏感区
3.3.2 环境空气敏感区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区别
3.3.3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执行
本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4.1 污染源调查分析内容与要求
4.1.1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4.1.2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4.1.3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4.1.4 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4.2 有组织排放污染源强的确定方法与控制措施
4.2.1 常用的有组织排放源强确定方法综述
4.2.2 燃料燃烧中各类污染物源强的确定及控制措施
4.2.3 生产工艺废气污染物源强的确定
4.2.4 有组织排放排气筒相关参数的确定
4.2.5 火炬污染源参数的确定
4.3 无组织排放污染源强的确定方法与控制措施
4.3.1 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评价原则
4.3.2 无组织排放污染源强确定常用技术方法综述
4.3.3 颗粒物与扬尘无组织排放源强的确定及控制措施
4.3.4 有机废气与工艺废气无组织排放源强的确定及控制措施
4.3.5 油烟废气无组织排放源强分析与控制措施
4.3.6 汽车尾气排放量估算及控制措施
4.3.7 恶臭污染物类无组织排放量估算及控制措施
本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原则与内容
5.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作用
5.1.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5.1.3 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
5.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2.1 监测方案的制定
5.2.2 监测因子的确定
5.2.3 监测制度的规定与执行
5.2.4 监测点的设置
5.2.5 监测采样及同步气象资料的收集
5.2.6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5.3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监测与评价
5.3.1 无组织排放监测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区别
5.3.2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原则
5.3.3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布设方法
5.3.4 监测气象条件的判定和选择
5.3.5 监测结果的计算与评价
本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与分析
6.1 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
6.1.1 环境影响评价与气象资料的调查
6.1.2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6.1.3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要求
6.1.4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内容
6.1.5 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要求
6.2 常规气象资料的分析
6.2.1 气象观测资料的适用性分析
6.2.2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的内容和要求
6.2.3 常规气象资料调查分析案例
6.3 中尺度气象模式和格点气象资料的获取
6.3.1 什么是中尺度
6.3.2 中尺度气象模式综述
6.3.3 MM5中尺度气象模式
6.3.4 新一代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模式
6.3.5 中尺度模式格点气象资料的获取
本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地形数据的调查与应用
7.1 复杂地形扩散模式的最新理论与浓度预测
7.1.1 地形与大气流场模拟
7.1.2 导则推荐的AERMOD模式对地形的处理
7.1.3 导则推荐的CALPUFF模式对地形的处理
7.1.4 导则推荐的ADMS模式对地形的处理
7.2 地形数据调查与处理技术方法
7.2.1 常用的地形数据相关术语DEM、UTM、WGS84
7.2.2 获取数字高程数据DEM的途径和方法
7.2.3 进一步预测模式对地形数据的处理及导入方法
7.3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7.3.1 地形数据与复杂地形的有关规定和论述
7.3.2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7.3.3 复杂地形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7.3.4 复杂地形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本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与技术要点
8.1.1 确定预测因子
8.1.2 确定预测范围
8.1.3 确定计算点
8.1.4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8.1.5 确定气象条件
第9章 建筑物下洗影响评价
第10章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
第11章 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第12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论结论与建议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摘录
附录B 大气环境影响评论实用技术习题(附答案)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的主要编著者王栋成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应用专业,长期从事大气污染与扩散理论以及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科研和业务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主持及参加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专家经常参加重大环评项目的评审工作,曾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编写组其他主要成员也长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或技术评估工作。